课程管理
2024-05-16 星期四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领导讲话

田淑兰主任在教育系统关工委领导干部学习班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17-11-06 来源: 本站 字号: t | T
下载至word文档

胸怀全局,立足本职

—— 在教育系统关工委领导干部学习班上的讲话

田 淑 兰

(2010年4月19日)

 

同志们:

   在这春暖花开的时节,我们来到风景如画的杭州,举办教育系统关工委领导干部学习班。今天不是工作会议,如何开展工作等问题我们在很多时候都讲过,具体的安排大家也都通过年度工作会议有所了解,所以今天我主要想向大家传递一些关于当前我们所面临的大形势等信息,谈一些思考,供大家参考。

   这期学习班有一个非常好的形势,就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已经国务院科教领导小组通过,下一步《纲要》将交国务院常务会议、国务院常委会讨论,然后交政治局讨论,最后公布并实施,还将召开教育工作大会,这件事情非常有意义。

   借此机会,主要讲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为优化教育环境尽责

   教育工作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紧密相连,与国际国内环境密切相关。过去我们在工作中就教育谈教育,就关工委谈关工委比较多,实际上关工委工作不仅联系着教育工作的大局,而且与国际国内形势相联系。借此机会,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用一点国际眼光与同志们一起来进行一些宏观思考。我们做关工委工作的老同志也要有点国际眼光和宏观思考,像总理所讲的,我们偶尔也要仰望一下天空,立足于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准确把握世情、国情、教情,科学判断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新特点,为优化教育环境尽责,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1.经济危机对各国教育发展的影响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继续显现,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较多,世界经济全面复苏将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各个国家都充分认识到,强国必先强教。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教育肩负着更为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的蔓延和深入,许多国家的教育发展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困扰。

   美国大学理事会公布的一项年度报告披露,由于美国经济不景气,大学学费急剧上涨,且学费上涨幅度超过总体的通货膨胀速度,给学生带来巨大压力。4年制公立大学的平均学费在09年秋季开学已上涨6.5%;08-09年度各州政府向公立大学捐款同比下滑近40亿美元,加州大学正考虑2010年学费调升30%以上。最近媒体又传出由于面临经费短缺,越来越多的美国公立中小学纷纷尝试将上课天数缩为每周4天。至少17州超过100个学区已经这样做,这意味着学校员工薪水减少20%,引起美国社会的极大关注。有的学校还因为经费短缺打算合并或关闭,为家长和学生带来困扰。

   罗马尼亚在08年第三季度GDP增长率达9%,居欧盟各国之首。一夜间风暴袭来,给其快速发展的经济猛烈一击,至今国家起伏不定,政治、经济、教育动荡不安。一年内更换四任教育部长,教师涨薪事件也一波三折,至今尚未实现。09年3月政府为紧缩财政支出,要求公务员、教师、医生减薪50%,同时裁减2万名教师。政令一出,各地区不断发生罢教和抗议活动。9月开学,50%的中小学拒绝政治家出席开学典礼,10月5日的罗马尼亚教师节,30万教师参与罢工示威,有的学校欠薪达3个月,整个教育界被“钱”的问题压得气喘吁吁。

   以色列国内为抗议财政部削减教育预算,各地大学、中小学、幼儿园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罢课罢教,2007年以色列全部7所公立大学的学生还联合罢课,抗议学费上涨。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因宣布裁员引发教职工集体罢工抗议。

   匈牙利由于整体经济的大幅萎缩,教育投入减少,各类学校特别是高等院校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社会可提供的就业量不断减少,大学毕业生就业堪忧;整个社会教育投入及家庭生活压力的双重作用,使教育分别从社会和个人两个层面发生着恶性循环。

   加拿大因全球金融形势恶化并向实体经济蔓延,2008年后期全国的大学和学院也在收入、支出、生源、学生资助以及学生就业等方面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为应对经济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许多国家都着眼危机后的繁荣,把发展教育、开发人力资源作为国家的重大战略,积极谋划教育改革发展。

   美国奥巴马政府将教育视为重振经济的基石,提出“美国复苏与再投资计划”,以刺激经济为契机向教育投入大量资金,总量为1416亿美元。

   欧盟在上世纪90年代的一体化进程中,就提出在教育方面“统一学历、统一学制、学历互认”。为应对经济危机,欧盟将教育视为恢复欧洲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欧委会还特别重申欧盟发展教育的主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和提高知识创新能力。

   俄罗斯大力推进教育发展战略,批准通过《俄罗斯教育总体发展战略》,并将2010年定为“俄罗斯教师年”,希望通过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以适应危机后的创新型经济发展。

   日本政府在经济严重衰退情况下仍加大对大学教育和基础尖端科研的投入,显示出日本政府立足长远,对教育、科研和人才的重视。

   德国新政府也明确要求保障经济教育的持续增长,确保本届政府执政4年内每年增加教育投入40亿,并将新增经费主要用于教育“扶贫”、学前教育、扩大奖贷学金和精英大学与精英专业建设。

   从当前国际教育改革主题和教育发展的基本走向来看,

   一是世界各国对教育发展进程与方向的宏观控制进一步增强。近年来,世界各主要大国相继制定教育战略规划与重大政策,把人才竞争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在未来世界竞争中的重要因素,政治家们高度重视教育,这是当今世界的潮流。如:

   美国联邦教育部制定了《2007年至2012年教育战略规划》;

   英国出台了规划未来10年儿童发展的《儿童计划——创造更美好的未来》,09年6月英国政府儿童、学校及家庭部发布了题为“你的孩子,你的学校,我们的未来——建设21世纪学校体系”的白皮书,系统描述了工党的教育成果和教育主张,明确提出学生权利保证12条和家长权利保证4条等新的理念,并提出目标是“使英格兰成为世界上最适合少年儿童成长的地方”;

   法国制定了《学校未来的导向与纲要法》;

   日本通过了《教育振兴计划》;

   俄罗斯连续颁布了《2006年至2010年联邦教育发展目标大纲》、《2020年前的俄罗斯教育——服务于知识经济的教育模式》等一系列教育法令与纲领。

   世界各国教育战略规划充分体现了各国政府从宏观上加强了对教育发展进程与方向的调控。

   二是教育对人本和学生个体的关注越来越明显。许多国家都特别强调教育发展一定要体现人才成长规律,主动服务人才生存和发展的全面需求。如,日本在修改后的《教育基本法》中将丰富人格、道德情操、自律精神、公共精神等新的理念确定为教育目标,同时将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定位为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在英国政府委托专家组发布的改革英国基础教育的重要报告中,明确地将基础教育阶段的个性化学习作为英国2020年的教育愿景。

   三是在加强素质教育与提高教育质量方面达成国际共识。许多国家都在致力于改革教育结构、体制和方法,从新的发展观念来重新认识教育的作用。在2005年的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中,明确提出“全民教育提高质量势在必行”;2008年的世界教育大会则广泛讨论了公共教育政策的两大基点——公平与质量。进入21世纪以后,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也越来越集中的体现为教育的竞争,而教育竞争的核心是人才和质量的竞争。美国教育部于上世纪80年代就发布了“国家处于危机之中”的报告,粉碎了当时美国人所认为的“美国教育是最好的”这一梦想,深入剖析了当时美国教育中的各种弊端,并提出改革的谏言,在这之后的20多年,历届政府都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目标。英国在经历了上世纪教育的持续发展之后,把“追求卓越”作为新世纪教育的根本任务,并细化了追求卓越的六条具体措施。

   四是对教育创新的探索越来越深入。如,俄罗斯将促进教育创新性发展作为国家教育战略中头等重要的任务,为鼓励创新性大学的发展,联邦政府进行资金资助,建立学校创新活动促进机制,同时,联邦政府还积极鼓励中小学校走创新性发展之路。欧盟委员会于2009年11月发布了由27位大使发起的“欧洲创新与革新宣言”,《宣言》中对教育提出了7个纲领和7项活动,从中可以看出欧盟各国对创新的高度重视。

   总之,从这些有限的信息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全球视野下国际教育发展呈现出教育终身化、教育民主化、教育个性化、教育信息化、教育国际化的新趋势。

   2.充分认识我国教育事业的新成绩

   刚刚过去的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新中国历史上十分重要的一年。这一年,教育系统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高举旗帜、服务大局,继承创新、开拓进取,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书写了新的篇章。

   一是教育公平取得新进展。全国教育支出大幅度增加,其中中央财政支出1981亿元,比上年增长23.6%。全面落实城乡义务教育政策,中央下达农村义务教育经费666亿元,提前一年实现农村中小学人均公用经费500元和300元的目标。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政策开始实施,440多万名学生从去年秋季学期开始首先享受免学费政策。国家助学制度不断完善,09年共资助学生2871万人,基本保障了困难家庭的孩子不因贫困而失学。

   二是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高等教育招生增量继续向中西部倾斜;中等职业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从全国总体上来看,目前中等职业教育与高中阶段教育的比例基本持平;专业学位研究生等应用型人才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取得新进展,高校质量工程建设稳步实施。

   三是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实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制度,1000余万名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稳步实施,总共投入1000多亿,中小学教师待遇普遍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规模继续扩大,吸引越来越多的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覆盖6.4万人,885个县,150多万所学校。师范生免费教育深入实施,教育部所属的6所师范院校招收免费师范生1.2万人,其中西部生源占89%,农村生源占59%,而且生源质量在不断提高,正在逐步实现我们所提出的“吸引最优秀的人才任教”这个目标。另外,高等学校引进国外优秀人才也迈出更大步伐。

   四是素质教育扎实推进。多年来我们对素质教育并没有放松过,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在不断深化,在实践中也在不断探索,如对德育教育的探索、高校招生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多元评价和多样化的录取、对高校自主招生模式的探索,等等。以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契机,深入开展“我爱我的祖国”主题教育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切实加强。基础教育改革继续深化,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修订工作基本完成。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高校招生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多元评价、多样化录取的高校招生方式在实践中探索前进。

   五是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全面开展,排查鉴定任务全部完成,工程规划认真编制,加固改造扎实推进。涉及全国近40万所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取得初步成效。地震灾区95%以上的孩子都进入了永久性校舍读书。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取得阶段性成果,从07年底启动,到09年底14个试点省已基本化解完审计锁定的493亿元债务,由此惠及农村债权人约170万人。按时完成国务院提出的试点省份用2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农村普九债务化解的目标任务,其他省份也在积极主动做清核等基础工作。

   六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展顺利。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就业率稳中有升,就业人数较大幅度增长。高校由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现在高等教育入学率已达23.3%,这个比率在十年前为10.5%,在二十年前只有3.4%。改革开放三十年,高等教育实现的跨越式发展,是在克服重重困难,在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实现的,是以只有发达国家大学十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的经费投入实现了发展的大跨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如,我们的邻国印度,过去的大学生总数是中国的2倍,而现在我们的大学生总数是印度的2倍。

   同志们,这些成绩的取得极为不易,既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的结果,这其中凝聚着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和师生员工的辛劳和智慧,充分体现了教育系统团结奋进、开拓创新、埋头苦干的良好精神风貌。这些工作的完成或推进,为做好2010年教育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

   一是投入不足,办学条件不平衡,义务教育择校问题突出。

   二是教育思想观念相对落后,教学内容方法陈旧,应试教育严重影响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

   三是师资队伍水平有待提高,教育质量问题凸显。

   四是学前教育普及水平有待提高。学前教育虽在持续增长,但总体水平偏低。2008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47.3%,比05年提高5.9个百分点(09年也只有50.86%),是我国各级教育中普及率最低的。按这个速度将难以实现“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5%的目标。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也落后于周边及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国家和地区。

   3.准确把握现阶段教育发展的新特点

   在新形势下,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不断增多,但一些旧问题和新挑战也在叠加凸显,呈现出八个新的阶段性特征。一是“有学上”问题基本解决,但“上好学”问题依然突出,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高质量、多样化教育需求尚未得到很好满足;二是现代教育体系基本形成,但教育结构不尽合理,符合终身学习要求的各级各类教育“立交桥”尚未建成;三是素质教育不断推进,但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相对陈旧,“应试教育”倾向没有根本扭转,严重影响创新人才培养;四是办学条件总体改善,但教育投入不足,资源配置不尽合理,部分地区教育发展比较滞后;五是教育体制改革逐步深化,但内在活力不足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学校、师生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六是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但城乡、区域和校际间差距比较大,部分大中城市义务教育择校问题突出,国家助学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七是拥有1700万人组成的、结构日趋合理的教师队伍,但教师结构性短缺依然存在,总体水平特别是农村地区教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八是教育发展环境日益改善,但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在一些地方尚未完全落实。

   上述我国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我们要全面客观把握当前教育形势,既不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要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科学谋划和扎实推进教育改革发展。

   二、为实施《纲要》尽心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石,事关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涉及千家万户,关乎群众切身利益。党中央、国务院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是根据国际、国内的形势变化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战略部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作为指导未来1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必将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乃至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纲要》形成过程中,动员人力之多,覆盖范围之广,社会参与度之高,是历次制定规划所没有的。纲要征集意见过程呈现三大特点,一是社会反响热烈;二是意见情真意切;三是舆论评价积极。据有关部门统计,群众对纲要满意度为73%。目前,《纲要》已经完成最后一轮意见征集,在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将颁布并于今年正式启动实施。

   《纲要》的内容十分丰富,我们对其中的基本问题要有所了解。如,制定《纲要》的指导思想(三层含义:一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先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二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三是强调立足基本国情,把握阶段性特征,夯实基础、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提升内涵,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字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规划战略目标(“两基本、一进入”: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完善现代教育体系的八个方面(一是积极发展学前教育;二是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三是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四是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五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六是加快发展继续教育;七是加快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八是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改革创新的五项内容(一是转变教育观念;二是创新培养模式;三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四是扩大教育对外开放;五是鼓励先行先试),等等。

   通过对《纲要》的初步学习,结合关工委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特点,我认为应特别关注以下5个方面:

   1.关于育人为本

   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在《纲要》中,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并提出三个基本要求:一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三是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育人为本是关工委的优势,也是我们开展工作的主要领域。关工委的每一项工作都是围绕着“育人”这个主题展开的,但是,这并不等于我们就真正理解了“育人为本”的真正含义。我们要加强学习,通过学习深刻领会《纲要》对育人为本提出的基本要求,真正做到把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作为关工委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工作方法上,深入研究如何与学生们平等地交朋友、平等地沟通与交流,帮助和支持他们主动活泼地发展;还要转变一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充分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以此来推动我们的工作开展。

   2.关于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也是关注度极高的教育难点。《纲要》中对教育公平提出四点要求:一是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二是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体系,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三是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四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扶持困难群体,确保适龄少年儿童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和就学困难等原因失学。

   我们现阶段的公平只能是义务教育阶段在区域内的均衡,同时,教育的均衡是一个过程。关工委的老同志一定要在观念认识和舆论引导上举好这个旗。在促进教育公平这个问题上,我们也要从实际出发,力所能及地做一些工作,关工委历来主张工作重点向弱势群体倾斜、向贫困地区倾斜、向农村基层倾斜,比如,我们要更多地关注农村子女、留守儿童等,也要帮助农村教师提高水平,用实际行动支持和推动教育公平的实现。

   3.关于素质教育

   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也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当前的教育发展越来越重视教育质量,强调要“以质图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已经成为实现国家战略性目标的关键性因素,也是实现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必然选择。

   《纲要》第一次比较全面地阐述了素质教育的内容,明确提出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特别是培养创新精神,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开展自主创新,对人才要求十分迫切。据统计,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15%,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29%,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我国每年有2万余项比较重大的科研成果和5000多项专利,但最终转化为工业产品的成果不足5%,而欧美发达国家的转化率高达45%。创新精神的培养要从小开始,要鼓励多学、多提问题和奇思怪想,不能把孩子培养成只能装知识的仓库,要切实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这是长期以来未解决的问题。学校是教育的主体,教师是学校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激活每一个教育主体的积极性,才能建设高质量的教育,才有国民的高素质,使学生具备适应现代社会的学习能力、生存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关工委要首先反思在我们的工作中,是否存在着某些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做法,同时,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配合主渠道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等方面做一些工作,使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4.关于加强师德建设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魂。师德水平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标志,是教师首要的专业素质,是教师的执教主体。要正确处理好教书和育人、关爱学生和管理学生、为师和为人、教师的权利和责任、教师的权益保障与甘于奉献、提高素质与改善成长环境等关系。《纲要》提出要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从关工委的工作出发,我们认为对青年教师的关心是从源头上关心下一代,各地各校也把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作为我们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目前各个学校都在这个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由老教师带新教师,向青年教师传授好的教育传统和教学经验。比较突出的有辽宁关工委开展的“青蓝工程”,由关工委组织老教师在师德师风、业务知识和青年教师成长等方面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效果非常好。“青蓝工程”对于教师队伍建设而言是很有意义也很有特色的,也完全符合《纲要》精神。我们要充分发挥关工委的组织优势和老教师的经验优势,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好这项工作,为新时期的教师队伍建设作出新贡献。

   5.关于家庭教育

   《纲要》对家庭教育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提出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要求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加强与学校的合作,帮助子女养成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教育系统关工委历来重视家庭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各地也创造了很多好的经验,得到家长们的普遍欢迎和赞誉。对家长而言,从一个自然家长到合格家长再到优秀家长,本身也是家长不断成长的过程,当然,这个过程离不开教育。当前,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着很多不符合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观念和做法,从调研中了解到,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家长表率作用不够、对子女期望值过高、对子女过于溺爱、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家长很辛苦,收效却不尽人意,有的甚至还帮了倒忙。这里不妨借鉴国外关于家庭教育的观念和做法,如,什么是责任,怎样夸孩子,如何进行诚信教育,等等。

   因此,关工委要在总结当前各地家庭教育经验的基础上,首先要转变我们自己的教育观点,在此基础上继续开展好以家长学校为重点的形式多样的家庭教育工作,转变教育观念,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家教观、成才观。

   6.关于教育体制改革

   《纲要》提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即树立人才培养的“五个观念”:①全面发展观念;②人人成才观念;③多样化人才观念;④终身学习观念;⑤系统培养观念。核心是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其中提出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观念,建立科学、多样化的评价标准,开展由政府、学校、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在社会参与评价中,关工委是可以有所为的。

   关工委的老同志也需要与时俱进,转变教育观念,要树立大教育观,树立系统培养观念,不仅要关心学校教育,还要重视参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这是配合主渠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发挥教育系统老同志经验优势、群体优势,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

   总之,关工委的老同志要从懂全局、实大体,转观念、明方向的角度,在《纲要》正式公布之后,加强对《纲要》学习,这对于关工委的老同志跟上时代步伐、改进工作会有很大帮助。

   三、为落实党组文件尽力

   教育部党组对关工委工作高度重视,去年7月,以党组名义下发了《关于加强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建设的意见》(教党【2009】20号)。文件的制定关键在于落实,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20号文件在教育系统关工委19年发展历程中承上启下的历史性意义,认真总结和交流各地贯彻落实20号文件的经验和做法,深入研究文件贯彻落实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为贯彻落实部党组20号文件、推动教育系统关工委工作的科学发展尽一份力。

   1、教育系统关工委发展的基本脉络

   教育系统关工委19年的发展,历经开创探索、巩固发展和深入提高这三个阶段。

   ①开创探索阶段(1991年—2003年)

   开创探索阶段的标志是1991年4月9日,向全国教育系统行政主管部门正式下发教办【1991】12号文件,批准成立教育部关工委。12号文件明确了国家教委关工委的性质、任务、组织形式等主要事项。在12号文件下发之前,部分省市教育系统就已经组织老同志开展工作。

   教育系统关工委的成立是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一项创举,催生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组织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在我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复杂的政治斗争大局中,与国内外敌对势力争夺青少年的斗争尤为激烈,学生是关心下一代的重点,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组织在关心下一代的格局中占有重要位置,负有重大责任;二是离退休制度的建立,从1982年我国实行离退休制度以来,教育战线的老教师、老专家、老干部队伍不断壮大,这既是党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关心下一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才宝库和教育资源;三是关心下一代老年志愿者的大量涌现,在教育战线广大老教师群体中,蕴藏着深厚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和对教育事业的无比忠诚与热爱,他们希望“报国有门”、“育人有道”,这也是推动教育系统关工委成立并不断发展的内在因素和群众基础。

   在教育系统关工委的开创探索阶段,关工委的老同志们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在建立队伍、扩大影响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实现了教育系统关工委组织从无到有、关工委老同志队伍由小到大的重大突破,为教育系统关工委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了使教育系统关工委的工作更加适应新世纪的需要,2003年2月12日,教育部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教关厅【2003】1号文件)。1号文件是教育部关工委十多年磨一剑,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结出的硕果,引领教育系统关工委步入巩固发展阶段。

   ②巩固发展阶段(2003年—2009年)

   在巩固发展阶段的6年多时间里,我们对关工委工作的探索进一步深入,形成了24字工作方针。同时,在这个阶段发生了几件对于关工委工作开展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一是中央8号文件和16号文件的颁布。特别是中央8号文件中强调,“要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工作,支持他们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贡献力量”, 并首次把“五老”队伍列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与教师队伍、管理队伍、辅导员队伍并列的四支队伍之一。这使社会对关工委工作的认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二是近年来中央领导对关工委工作进行批示。2008年底至2009年初,李长春、周永康、习近平多位中央领导同志对关工委的老同志给予充分肯定,对关工委的工作给予具体指导,对关工委的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使关工委的老同志倍受鼓舞。

   总体而言,教育系统关工委在巩固发展阶段,组织不断健全,队伍不断壮大,工作领域不断拓宽,逐步发展成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的一支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具体来说,有8个方面的变化。

   一是工作队伍不断壮大。关工委是小机构大队伍,领导机构人员不多,但是队伍庞大。到2009年,全国教育系统已形成一支有158万多名离退休老同志参加的关工委队伍,占全部离退休老同志总数的近29.48%。二是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关工委的工作定位在最开始是“拾遗补缺”,后来又加上“配合补充”,到本世纪初,逐步完善成现在的24字工作方针——“围绕中心、配合补充,因地制宜、量力而为,立足基层、注重实效”。应该说,指导思想越来越完整,越来越明确。三是工作范围不断拓宽。从地域上讲,关工委的工作从城市开始,逐步扩展到农村,现在由校内拓展到校外,特别是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结合,很有特色。四是工作对象的年龄不断延伸。关工委最初的工作对象重点是关注小学生,后来逐步扩展到中学生,再后来又扩展到关心大学生、研究生的成长,所关心的对象在不断延伸和扩大。五是工作领域不断扩大。随着关工委工作的深入关注对象由学生延伸到青年教职工、青年干部甚至大学生村官。从学生的理想信念、学习生活、社团活动到入党、就业、婚恋等,都留下了关工委老同志的身影。六是工作方式不断创新。由刚开始最受欢迎的报告团,逐步增加了1对1、1对多的忘年交、校园宿舍的心理咨询,还有老党员支部与学生党支部共建、大范围的读书活动、捐资助学活动等。帮贫助困活动也由老同志自掏腰包到探索发动社会力量捐资助学,规模越来越大,品牌效应开始显现。七是工作内容不断深入。关工委的工作内容由一些大众化、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发展为一些小众化、带有特殊性的问题,比如,个体工商户的子女教育问题、少数民族地区关工委工作、帮教失足青少年问题、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等等。八是工作手段不断创新。随着网络的发展,很多地方也都采取网上交流的方式,很多高校、省(市)教育关工委都设立了专门的网站和网页,有的高校关工委老同志还建立了博客,信息的交流十分方便、快捷。

   这是变化都倾注了教育系统“五老”队伍无私的奉献和辛勤的汗水,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模范与人物,值得我们为他们感到自豪。

   以党组20号文件为标志,我们又处在一个新的起点,迈入深入提高阶段。

   ③深入提高阶段(2009年—至今)

   目前,教育系统关工委正在经历第三个阶段——深入提高阶段。我们要以贯彻落实部党组20号文件为重要抓手,立足于知识经济和城镇化的要求和实施《纲要》这样一个大背景,做好关工委工作。

   部党组20号文件的出台是关工委工作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代表了关工委老同志的呼声,也是关工委工作不断积累的必然成果,也为我们新阶段的工作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们的工作究竟该往哪些方面深入?需要在哪些方面提高?我认为,要深入基层。关工委工作活力在基层,经验在基层,效果看基层。2009年是制度建设年,2010年是组织建设年。我们要加强组织建设,使关工委工作队伍在基层能够得到巩固,使基层关工委队伍有个好的领头人,有个好班子,有一支好的队伍,有基本条件和机制保障。

   同时,目前关心下一代事业已经深入到很多方面,参与面已十分广泛,现在我们的工作必须从面的扩展转向质的提升。要突出重点,集中精力,在深入打造精品、创造品牌上做文章。特别是基层教育关工委的工作,应当做到:不求全面参与,但求突出重点;不求全程参与,但求关键环节发挥作用;不求数量,但求质量,要创品牌、创精品。当然,创精品也不可能凭空一下子形成,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那些最容易坚持、效果最好、群众最受欢迎的活动就可以作为我们能够坚持开展的重要活动,这也是关工委工作进入新阶段的重要内容。在普教系统深入开展“青蓝工程”,在高校深入开展“特邀党建组织员”工作,这是今后教育系统关工委要持续抓的两项工作。各地应该根据本地实际,百花齐放地开展工作。

   总之,我们一定要以贯彻落实部党组20号文件为契机,推动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迈上新台阶。

   2、目前党组文件贯彻落实的基本情况

   部党组文件下发以后,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各高校党委高度重视,认真学习,迅速行动,听取关工委汇报,以教育工委、教育厅(教委)党组的名义转发文件并根据本地情况制定了具体的贯彻意见。据统计,目前已有29个省(区、市)转发了《意见》,另有3个省份尚未转发。从文件的反馈情况来看,一些地方在贯彻落实文件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各地的贯彻落实情况参差不齐。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是认识不到位。个别地方领导的认识不够到位,强调困难比较多,对关工委工作的支持程度不够。二是组织建设中,后继乏人、组织不活跃、作用不突出的问题值得我们高度重视。三是配套措施不到位。有的地方在经费、场地等方面还存在实际困难。四是监督检查不够。很多地方虽然制定了具体的落实措施和配套文件,但是由于缺少监督检查,这些具体措施没有落到基层,没有落到实处,文件的落实就会成为空谈。

   3、下一步贯彻落实党组文件的几点思考

   一是积极作为,争取支持。我们一定要积极作为,以作为求地位,多汇报、多请示,不断地用事实向现职领导层汇报,汇报也是宣传,通过汇报和宣传,使各级教育党政领导认识到关工委老同志确实是青少年教育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

   二是找出短板,改进工作。贯彻落实20号文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找准工作中的“短板”,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着力点来推进整个关工委的工作。

   三是立足基层,增强活力。一定要把重点放在基层,关工委工作是否经得住考验还得看基层的工作和活力。

   四是不断总结,开拓创新。明年是教育系统关工委成立20周年,我们要抓住这个契机,很好地总结我们的工作,更好地推动工作开展。

   最后强调一点,关工委的领导要关心、爱护老同志,要关心老同志的身体健康,我们的工作节奏和效果都要实事求是,既要支持老同志的工作热情,又要科学地对待,量力而行,始终坚持老同志的健康第一,使老同志的晚年生活更加美好!

 

                               (根据录音整理)


课程管理
友情链接:
我们的信息:
联系我们 法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