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管理
2024-03-29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往年主题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路径和具体方法

发布时间:2017-12-06 来源: 本站 字号: t | T
下载至word文档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路径和具体方法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阐明了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方面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党的十八大对这个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加以高度凝炼,具体化、形象化概括为三个层面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并号召全党、全国人民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近年来,我校关工委主动作为,当好配角,协同相关部门,在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现实路径和具体方法方面做了一些工作。2012年被广东省关工委评为先进集体;2013年11月25日,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广东省关工委主任张帼英,在珠岛宾馆单独约见我校关工委师生代表,对我校关工委近几年的工作给予肯定,并对今后工作提出了殷切期望。

   一、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路径

   1.积极参与教育主渠道的工作

   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校关工委通过离退休老同志的教学督导员经常听课,并参与该课程的公开教学活动,帮助教师深入把握课程知识体系和内在规律,把思想政治教育四门课程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充分开发出来。例如,校关工委参与政治课程的公开教学活动,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引导学生坚信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与指导性;通过“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引导学生树立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通过“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课程,引导学生树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理念,为“中国梦”共同奋斗;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知识基础”课程,培育学生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品质,树立自由、公正、平等、法治观念。为了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引领作用,我们还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学院相关专题研讨会,就如何提高课程培育核心价值观的实效性作深入研讨,大大提高了教师引领的自觉性,进一步发挥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培育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作用。

   2.充分发挥离退休老同志优势,树立身边典范,感受榜样正能量

   我校离退休老同志共有800多位,其中党政干部和党员300多人。他们大多经历了艰难的创业和政治运动的考验,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丰富的经验,是教育年青一代不可替代的优质资源。我校原党委书记、离休干部庄明英,以“我与共和国一起成长”为主题,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他与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谈话互动,以自己一生对党的追求,为党工作,退休后不停步的经历,勉励大学生坚定信念,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我校原校长黄建华教授,退休后,带重病承担六百多万字“汉法大词典”科研任务,经过十多年努力,终于圆了“词典梦”,他以自己的科研生涯,勉励青年教师淡泊名利,努力践行敬业、诚信的核心价值观,为社会多做贡献。这位老校长今年被评为模范共产党员,在“七一”表彰大会上,他以自己一生的国内外丰富经历,表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并勉励党员在平凡点滴工作中多做贡献。黄建华那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动人事迹,受到社会媒体关注,《南方日报》专门作了采访报道。

   我们还邀请原副校长、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董小麟教授,在“青马工程骨干培训班”上作“如何做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专题讲座。我校原关工委主任李如新在广州亚运会期间,带头参加老年志愿者工作。我校关工委主任冯益谦教授,退休后一直坚持对青年学生上党课、团课,作时事政策的专题讲座,从2007年至今共60多场,参加听讲达3万多人次,受到学生欢迎。校关工委委员,退休干部黎燕,带领我校老干合唱团,经常与学生“老少同台”演唱革命歌曲,为汇集校园正能量做出贡献。我校老同志的参与,对提升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和道德素质取得显著成效。不少同学说:“从老同志身上,我们看到老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优良的道德品质,感受到榜样的力量,我们年青一代更应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优良传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不懈努力。”

   3.主动作为,当好配角,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我校关工委注意利用重大节庆日和重大事件,配合相关部门对青年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2011年,我们围绕纪念建党90周年,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学党史、知党情、永远跟党走”的主题教育活动。校关工委还专门订购了省教育厅关工委编写的党史通俗读物《辉煌历程九十年》2000册,分发给学生骨干学习。

   并通过党史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征文活动等形式,使广大青年学生深刻认识党的光荣、伟大,从而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念。2012年,我校关工委利用纪念建团90周年的契机,参与“共青团之星”的创先争优评选活动,选派老同志当活动评委。评选活动使广大青年树立了“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观念。2011年我校团委被评为“全国先进五四红旗团委”。2012年,我校关工委被评为全省先进集体。2013年,我校关工委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契机,参与省教育厅关工委组织《圆中国梦从我做起》一书的主编工作,并购买两千本作为学习资料。并配合相关部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荣获全省高校“中国梦”演讲比赛冠军。

   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广大青年学生的重要载体。我校关工委配合宣传部、团委等部门,以建设学校“卓越、诚信、朴实、自信”价值观为核心,以高雅文化进校园为重点,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例如:邀请东方歌舞团、中央芭蕾舞团、国家京剧院、法国施特底瓦乐团、英国T&T剧团、新加坡国家管乐团等国内外知名文艺团队来校演出。学校每年还举办学生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各种比赛活动。通过不断营造优良高雅的校园文化气氛,突出了我校国际化办学的特色,抵制了低俗文化进校园,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此,我校荣获省高校首届校园文化成果—等奖。

   面对社会多元价值观的碰撞,致使一些年青人迷茫,分不清大是大非。校关工委注意抓住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作为教育载体,与相关部门配合,及时地有针对性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例如:2011年10月,广东佛山出现社会广泛关注的“小悦悦”事件,校关工委与团委共同组织“审视自我,共筑文明”专题报告会,邀请相关专家、教授、离退休老同志,与学生骨干进行面对面的互动研讨,分清大是大非,取得了良好效果。2012年3月,我们围绕纪念“向雷锋同志学习”50周年活动,把学雷锋作为新的教育载体,与宣传部、团委等相关部门配合,召开“雷锋精神大家谈”专题座谈会,邀请离退休老同志和相关教授专家谈体会,使广大青年找到了学习的活榜样。与此同时,我们还广泛开展“寻找广外身边活雷锋”的各种活动,注意发掘离退休老同志的先进事迹。原全国政协委员、爱国归侨龚华基教授,对学生进行现身说法,并把自己一生的心爱藏书全部献给图书馆,使学生从身边活雷锋的榜样中受到深刻的教育。2013年,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针对社会一些热点,召开各种形式专题座谈会,如:“全面深化改革”、“学生就业创业活动”、“老人跌倒该不该扶”等,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改革、践行文明、勇于创业的自觉性。2014年上半年,我们与相关部门配合,总结我校“两老两少”先进典型事迹,利用毕业生离校教育和“七一”表彰先进的机会,大力宣传报道,取得切实的教育效果。

   总之,通过多年实践,我们认识到,如果没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关工委将会一事无成。为此,我们注意与相关部门“同台唱戏”、“搭台唱戏”、“连台唱戏”,取得良好的综合效应。

   4.积极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努力创建特色品牌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友爱向善精神,既承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又是当今时代精神要求,更体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契合关系。近年来,我校关工委积极参与配合团委持续开展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把这项工作作为核心价值观具体落地的重要抓手,成为我校一张鲜艳的名片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们组织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经历了一个从奉命而为到主动作为,从不大自觉到比较自觉的历程,大致经历三个阶段:起始初创阶段;拓展升华阶段;开花结果阶段。

   (1)起始初创阶段。早在2003年,我校带头响应教育部、团中央的号召,组织毕业生到西部志愿服务,十一年来,我们先后组织30多名毕业生到西部基层从事1—3年的志愿服务工作。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响应祖国号召,到西部艰苦地方经受锻炼,增长才干,多做贡献,用行动谱写了一幕幕精彩的青春梦、西部梦、中国梦。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赞扬,也受到中国青年网、南方网、广东青年网等媒体的广泛报道。

   (2)拓展升华阶段。2007年以来,我校把培养志愿服务精神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不断鼓励学生走出校园,服务社会。从广交会到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到处都有广外志愿者的足迹。据不完全统计,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来,我校共派出一万多人次参加各种世界性的运动会、博览会。参加注册志愿者约占我校全部学生的80%以上。他们有的远赴山区,奉献爱心;有的持续调研,扶助教育;有的到贫困地区,热心公益……广大志愿者在不同场合出现许多友爱向善、扶贫济困、关爱儿童的动人故事,特别在广州亚运会,我校派出6000多名志愿者,做全程服务工作,出现了网络走红的广州亚运会“微笑使者”吴怡的先进典型。受到相关部门的多次表扬与奖励。为了反映我校广大志愿者友爱向善的核心价值观风貌,我校自编自演说唱节目《在一起》,用生动艺术形式诠释中国和世界青年志愿服务精神。此节目荣登2014年5月4日全国大学生专题文艺演出,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间播出,得到了社会广泛的赞誉。

   (3)开花结果阶段。我校经过十多年持续开展的多种形式志愿服务活动,涌现许多先进人物,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范。我校2011届毕业生冯卓怡,就是其中一名优秀代表。(“事迹材料”附后)2014年6月8日,央视《新闻联播》长时段报道她的动人事迹,当天,新华社以《从广东姑娘到“新疆古丽”》为标题,发稿聚焦她的故事。2011年,冯卓怡23岁,刚刚从我校毕业,拿到保送研究生资格的她却主动要求当西部计划志愿者,在喀什志愿服务两年之后,又放弃回广东工作的机会,以综合成绩第一名考取乌鲁木齐公务员。今年新疆发生“5·22”暴恐事件后,不少亲朋出于安全考虑纷纷劝她离开新疆,但她却选择继续留在新疆,与此同时,她在网上发表了题为《请不要将新疆恐怖化》的文章,获得关注。文中写道:“恐怖分子代表不了民族,代表不了宗教,更代表不了地域。”“从事暴力恐怖活动的只是一小撮人。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能够清醒地认识到事实的本质并保持冷静克制,绝不能中了敌对势力的圈套!”冯卓怡说:“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后,新疆会迎来更大的发展,这也正是我们发挥能力的时候。如果因为害怕而离开新疆,恰恰走进了暴恐分子的陷阱。”在这篇文章的末尾,她附上了自己《申请到边疆工作的志愿书》,要求重回喀什工作,扎根西部边疆,挥洒青春梦。

   我校关工委积极配合团委、学生工作处等部门,及时抓住身边好典型,大力开展冯卓怡事迹的宣传教育工作,并专门请她从新疆回母校作专题报告,勉励干部学子到艰苦的地方经受锻炼。冯卓怡那种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坚定性,成为我校师生的楷模。大家纷纷表示,学习她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肩负时代重任的爱国爱疆精神,把“个人梦”融入“中国梦”之中,用实际行动放飞青春梦想,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

总之,我们多年坚持用志愿服务精神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用志愿服务精神培育大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用志愿服务精神造就大学生的精彩人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后,我们将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不断拓新志愿服务的立德树人功能,为培养一代又一代新人作出贡献!

   二、创新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方法

   1.渗透式教育方法

   有一种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教而教”,即通过日常活动的渗透,在一种和谐自然的气氛中,让学生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我们借鉴这种理论,并结合学校特点,探索具体的渗透方法:一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到智育之中。我们分析哲学、文学、伦理、管理等相关人文科学通识课程,以及相关专业课程中的积极价值观念,引导青年学生从中获得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二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寓于“面向社会、双向参与、内外开放、齐抓共管”的开放模式之中。“面向社会”,就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实践环节中去;“双向参与”,就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志愿者服务等社会改革实践,同时促进社会更多地参与学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使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辅相成;“内外开放,齐抓共管”,则是逐步建立以专职人员为骨干,全校教职员工、包括离退休老同志齐抓共管的价值观教育的良好机制。三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寓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弘扬正能量,唱响主旋律。

   2.隐形教育方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光靠显形教育方法是不够的,还应结合学校实际,借鉴国外经验,运用隐形教育方法。所谓隐形教育方法,就是教育意图不被学生明显感觉到的方法,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其形式可以是一次随意的谈心,也可以是某种学习、工作方式或心理环境的设计,还可以是一种文化氛围的营造和高雅艺术的熏陶等。这些隐形教育方法,不受课时和教室的限制,能延伸教育的时间和空间,避免直接的说教,使学生在愉悦、激奋、庄严、悲痛等不同情感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事实说明,隐形教育方法可以避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当然,隐形教育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无法完成系统的价值观教育,难以对教育过程、教育对象进行准确科学的评价等。我们应该善于把显形教育方法和隐形教育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使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3.分层次教育方法

   教育必须针对学生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和个体差异选择不同的方法,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在正确认识学生的层次性后,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可以防止一般化、表面化、形式化的教育。为此,我们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成长规律经常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在进入互联网的新时代,青年学生的代际急剧细化,思想特点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我们与时俱进,探索更加多样的方法,可以采取专题讲座、竞赛活动、辩论会、演讲会、高雅艺术熏陶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不断增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科学化的教育方法

   首先,表现在教育理念上,传统教育从本本出发,沿袭书本的教条,而当代教育从目标设计到实施都经过科学的评估和实验过程,经过反复论证筛选。其次,科学化表现在教育手段上,是普遍使用各种较先进的科技手段来进行教育,用多媒体教学演示各种历史和生活情景,用电脑来处理分析有关资料,还要利用先进的交通工具开展社会调查等。再次,科学化还表现在道德观念的更新和实践领域的大众化。当代教育注重科学研究,对教育实践和实验进行理性概括,启迪了人们对自身问题的思考,促进人们道德观念的更新,使学校教育不断摆脱教室空间而走进广泛的社会生活,帮助人们协调相互间的关系,树立人生理想,开拓新的生活领域,科学化的教育方法对提高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效益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5.人性化教育方法

   我国传统的教育方法往往是见物不见人,或者没有充分考虑人的个性和内在要求,居高临下进行呆板的说教,过于凝重,过于“规范”,又过于封闭,缺少应有的人文关怀、平等交流和自我教育。而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教育方法。国内外不少学者认为教育已从知识本体转向人性本体。教育的本性不再只是管理和控制,而更多的是人性的唤醒和个性的塑造。因此,我们在运用各种教育方法时,应注意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方法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人性化体现在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在目的上尊重个性特点,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在原则上强调地位平等,引导启发为主;在方法上强调正面说服、奖励表扬为主;在内容上强调相互理解,培养团结合作、互相友爱、互谅互让的和谐精神。运用人性化教育方法特别要注意对学生充满爱心。无论多么先进的远程教育手段,不能否定面对面的零距离传授教育;无论现代传媒多么发达,都不能忽视人与人的感情交流和融合;无论管理体制多么完善,也不能代替人文关怀的巨大作用。如果我们注意运用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教育方法,培育核心价值观的疑惑、困难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关工委供稿)



课程管理
友情链接:
我们的信息:
联系我们 法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