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管理
2024-05-07 星期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高校品牌

重述历史·薪火相传 ——记华南师范大学口述史活动

发布时间:2017-11-02 来源: 本站 字号: t | T
下载至word文档

重述历史·薪火相传

——记华南师范大学口述史活动

   一、案由

为了凝炼“师大精神”,形成华南师大的大学章程,同时也是为了进一步收集、编撰华南师范大学校史资料,丰富校史档案,我校关工委依托历史文化学院举办“重述历史,薪火相传之口述史”的活动,通过录音和影像记录华师教师和校友回忆中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希望以此形式记录华师建校以来一些动人的真实故事,用鲜活的形式让广大师生了解学校历史,传承“艰苦奋斗,严谨治学,求实创新,为人师表”的华师精神和优良传统,达到教育下一代,培养下一代的效果,增强年轻一代对母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二、具体内容

  (一)细致筹划,确保华师口述史活动顺利开展

华师口述史活动自2013年5月开始筹划至2014年4月完成资料汇编,历时将近一年时间,在学校关工委的支持和帮助下,活动得到了广大师生支持和协助,有超过50位教师和校友及学院100名师生直接参与到了活动当中。口述史活动开展之初,便得到了学校关工委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促成学校划拨了专项经费,并指导口述史活动小组制定出了详细的活动实施方案,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认真组织,借助学院平台开展口述史活动

历史专业的师生是开展口述史的最好载体。学校关工委紧紧依托历史专业上的师生,借用华南师大八十周年校庆的契机,有针对性的对该活动做了布置和安排。

首先,在历史文化学院中挑选具有较好专业基础的学生参与活动,并组织学院中对做口述史方面较权威的教师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及业务培训;其次,组织参加口述史活动的学生查阅并搜集各类校史资料,让其大致了解学校的发展历史,根据学校发展历史与学科发展的情况确定受访对象,其中既包括在职教授、退休老教师及校友,力图多方位了解学校历史的发展;再次,在对受访对象的主要经历有所了解后,根据受访对象的实际情况制定采访计划,并在采访结束后,整理其口述的录音和文字资料,并交受访者校对修改形成定稿;最后,定稿收集完毕后组织学院多名教师和学生进行四次校对,口述史的文字资料经校正后印刷汇编成册,并将录音资料刻录成光盘留存。

  (三)大力宣传,扩大口述史活动的影响力

口述史活动借助学校八十周年校庆的契机,得到了广大师生和各界校友的关注,在师生和校友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并在学校《师大晚晴》、学校新闻主页、校庆新闻主页均发布了宣传报道,以扩大活动的影响范围及影响力。

今后将继续做深做细口述史活动,使口述史活动的采访面进一步扩大,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校史材料,完成口述史资料的出版工作,让更多的师生和校友关注学校的历史和现实发展,更好地实现学校精神的传承。

 

   三、成效

  (一)凝练、承传华师精神,增强年轻一代对母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在一系列寻访华师人、记录华师历史、传承华师精神的活动中,退休老师和学长们为在校的年轻学子讲述他们当年的求学经历,以及在物质条件极端匮乏的环境下如何为学校的教育事业、为广东基础教育做贡献,让学生深入了解老一代人的坚守和奋斗。

“华师刚刚建成的时候,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当时洗澡没有热水,我们就打井水晒热了洗澡……条件这么艰苦,大家学习却很认真,经常读书做读书笔记”(中文系退休教授陈其光老师),“经济困难的时候,学生就合起来吃饭……一些女同学专门给自己那碗饭分小一点,又专门给男同学多分一点”(原校党委书记黄家驹教授)“那时候研究广东史还是很困难的:一个是资料分散,一个是没有多少人研究……也没有什么人可以指点,也就是有时候外出开会遇到一些学者,认真听他们的学术报告,多向他们学习。那时候找资料就是去图书馆,看那些古籍,都是线装的,没有标点,竖排繁体的。”(历史系退休教师高惠冰教授)“在写博士毕业论文时,我第一次体会到深陷研究,物我两忘的状态,曾经有一个多星期的时间里,失眠、不思茶饭,脑中反反复复都是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原历史文化学院院长陈长琦教授),“大学像我们老师那一辈真是藏龙卧虎……他们那时候没有那么多的功利心,而是认认真真地指导我们,我们都把他们看作自己的父辈,去向他们学习,他们也是把我们当做自己的子女一样来培养。”(原外语系系主任徐霖贤教授)在访谈中,老教师们用一个个真实动人的故事生动诠释了“艰苦奋斗,严谨治学,求实创新,为人师表”的华师精神,增强了年轻一代对母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让华师精神和优良传统得以薪火相传。正如一位学生在采访后记中说的那样:“口述历史,是一种搜集历史的途径,更是一种心与心的交流,通过口述史得知学校过去的很多事情,增进了我们对母校的感情,拉近了与这位在80年的风雨飘摇中仍坚强屹立、孜孜不倦培育后人的‘老母亲’的距离。”

  (二)“关心下一代”与“温暖老一代”结合,搭建老少两代关爱互助桥梁

老教师们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指导学生进行院史、校史的修撰,为口述史成果的整理和修订提供了很多宝贵的意见,许多学生和老教师们在活动中结下了友谊,拉近几代人的距离,增进离退休教工与年轻学生之间的感情。一位口述史小组的同学表示:“了解了老师们的治学经历后,我顿感惭愧。在那个饱受贫穷战乱的年代,我们的老师仍时刻对知识持有热爱之情,没有荒废学业,相比当代的学生,有着良好的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却终日沉迷于玩乐,对学业以敷衍了事的态度去对待,这是每个学生都应该正视和反省的问题。老教师的人生经历无疑可以为迷茫的孩子指引出一条比较明亮的道路。”另外一位同学也认为:“老师在我们的专业学习,未来发展方向给了许多建设性的建议,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在谈话过程中,老师对我们的专业,即历史方面的人物和事件给了自己独特的看法,俨然是在给我们上着课那样,开发了我们的史学思维。老师退休后仍然坚持读书,写书法的生活方式也让我们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有所启示。”

在采访过程中,学生们也非常关心老教师们的退休生活:为儿女不在身边的老教师送上温暖的问候和陪伴,缓解了他们生活的寂寞感;定期到因病生活不能自理的退休教师家里开展帮扶服务,帮助老教师解决实际困难,让老教师感受到学生的浓浓的敬重之情。

  (三)密切校友联系,引起华师人对母校的回忆,增强情感共鸣

在此次活动中,校关工委充分团结学校各条战线的教职工,广泛联系全国各地的校友,同心协力参与到口述史的收集和编撰中。由80多人的访谈队伍奔赴全省各地采访了全校近50名新老校友,囊括了80年来在各个方面传承华师精神的教职员工。从院士到年轻学者,从老师到校友,从校领导到饮食员工,通过对在母校读书、工作经历的讲述,引起了新老校友们对母校的回忆,新老两代华师人的情感在共话中得到增强和共鸣,大大密切了校友们的联系。

  (四)记录鲜活史料,为研究广东发展史乃至中国教育史提供参考

此次活动通过对“口述历史”的资料采集(包括对回忆音频、视频材料等),记录华师建校以来动人的真实故事,最终采集到接近6G的音像材料,完成了60多万字的华南师大口述史读本,为研究广东发展史乃至中国教育史留下宝贵的史料。

 


课程管理
友情链接:
我们的信息:
联系我们 法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