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管理
2024-05-18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领导讲话

田淑兰同志在全国部分省(市)教育系统关工委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17-11-06 来源: 本站 字号: t | T
下载至word文档

发挥教育关工委优势 倾情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教育部关工委主任 田淑兰



同志们:

   在全党全国人民喜迎共和国六十周年大庆之际,我们在四川南充召开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座谈会很有意义,这是教育系统关工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举措。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交流教育系统关工委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中的做法和经验,研究探讨进一步做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思路和办法,从而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特别是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深入开展。刚才,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介绍了当前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相关情况,使我们开阔了视野,明确了方向,有利于我们今后更好地在全局中找准位置、做好工作,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表示感谢!这次会议得到了四川省关工委、省教育厅、省教育厅关工委和南充市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全体与会同志向他们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就教育系统关工委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讲三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统一认识,增强做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责任感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农村富余劳动力加速向城市转移,作为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为城市发展和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由于条件所限,一些农民工子女无法随父母进城,留在了农村,由此产生了“留守儿童”现象。这是社会发展前进中的问题,历史进程中不可跨越的问题,从世界各国发展的历史来看,现代化进程往往都伴随着大量人口转移。

   据《教育统计报告》显示,2007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是2037.4万,占全国义务教育在校学生总数的12.5%。其中,中小学生1360.8万,初中生676.6万,分别占当年农村小学生和初中生的比例的15.4%和15.5%。80%以上留守儿童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其中,江西、湖南、四川、重庆4省市农村留守儿童占在校生比例超过25%,重庆超过30%。有关部门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推断,全国0-14周岁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多万。可见,在中国广大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已经比较普遍。

   对于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评价要实事求是。留守儿童的出现不是教育出了问题,也不是家长出了问题,更不是学生出成了问题群体。我们认为:总体上看,留守儿童群体的成长环境与其他儿童相比没有太大的差别。不论是教育部门还是其他社会组织对他们都没有任何歧视,特别是在国家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和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投入后,留守儿童与其它学生一样,在入学机会、学习环境、学习条件上有很大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主体是留守儿童,他们在思想品德、学习兴趣、身体素质等方面与其它儿童总体区别不大,在营养和生活条件等方面,有的留守儿童要好于非留守儿童。多数留守儿童很懂事、懂得报恩,自立能力很强,有的还挑起了家庭的重担。但是,由于这个群体的特殊性和各地工作不均衡,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留守儿童学习上缺少辅导。监护人普遍文化层次较低,年龄偏大,无法在学习上给留守孩子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学习成绩不理想,甚至出现厌学情绪。二是安全上缺少监护。父母外出导致对孩子的监管弱化,孩子的安全缺少预防机制,一旦发生安全问题缺乏应急措施,留守儿童特别是留守女童受到侵害的风险更大。据有关部门反映,被拐卖儿童中,流动儿童居第一位,留守儿童居第二位。三是行为上缺少管束。多数留守儿童都是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隔代监护,监护人缺乏家教知识,重养轻教,一些留守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个别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四是情感上亲情缺失。儿童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期,父母亲情血浓于水,是别人无法替代的。据调查,33%的父亲和25%的母亲外出打工在5年以上。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容易产生孤独、自卑等消极心理,个别甚至出现极端性格。五是生活上缺少照应。因此,这个特殊的群体需要社会给予更多的关爱。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还处在持续增长的趋势中,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影响,由此引发的问题短期内还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在关工委系统中,对这件事很多老同志比较敏感,早已参与其中,尽力开展工作,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地方还没有行动起来,其原因:一是认识不到位,认为与己无关;二是有畏难情绪,认为无权、无钱、无资源,爱莫能助;三是想做但不知如何做。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这一问题的艰巨性、复杂性,进一步增强做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责任感。

   (一)、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中央一再强调,要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成果,提高义务教育质量。胡锦涛、温家宝等中央领导同志就留守儿童问题多次做出重要批示。2006年,全国妇联、教育部等12个部门共同组成了农村留守儿童专题工作组;2007年,13家单位联合启动了“共享蓝天”全国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大行动;2008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农民工输出地要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学习、寄宿和监护条件。”留守儿童是我国城镇化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社会现象,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关系到千万个农民家庭的幸福,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关系到小康社会的全面实现,因此,我们要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重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

   (二)、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是促进教育公平,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需要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实现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教育公平迈出了重大步伐。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城乡教育发展仍不均衡,特别是2000多万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成为农村基础教育发展进程中必须认真关注的重大问题。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中央提出要保障经济困难家庭儿童、留守儿童平等就学、完成学业,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刘延东同志在今年教师节讲话中特别强调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教育政策的基本取向。2004年教育部启动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使大量留守儿童进入寄宿制学校学习;2005年出台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及时解决进城务工农民托留在农村的留守儿童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目前,教育部正在牵头研究制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发展农村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重要内容来规划。农村留守儿童已达2000多万,如果他们的困难不能很好的解决,不仅影响他们今天的成长,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因此,我们要从促进教育公平,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高度重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三)、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是教育系统关工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农村教育关工委工作发挥独特优势的重要内容

   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是教育系统关工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是当前做好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留守儿童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产生的社会问题、民生问题,仅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需要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关心,关工委可以在主渠道下积极参与,做更多更有效的工作。教育系统关工委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到急党政所急,想家长所想,帮青少年所需,尽关工委所能。周济部长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很重视,希望关工委对这个问题有所研究,发挥更大的作用。为认真落实部领导指示,部关工委今年把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作为推动农村关工委工作的一个重点,先后派出多个调研小组到江苏、四川、重庆、辽宁、河南、湖北、陕西、安徽等地深入调查研究。从调研的情况看,多年来,教育系统各级关工委充分发挥广大老教育工作者懂教育、善教育、爱教育的独特优势,积极配合主渠道,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重点在基层,任务繁重,老同志们发挥作用的舞台很大。因此,我们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高度重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

   二、积极探索,认真总结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新经验

   近年来,各地教育系统关工委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上认识早、反应快,积极配合政府、学校、社区和家庭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有四条基本经验,即搞好调查研究、搭建关爱平台、推广典型经验、壮大关爱队伍。

   (一)搞好调查,深入研究是基础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深入调研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特点,更需要调查研究。老同志有政治、经验、威望、时空、亲情五大优势,调研是发挥老同志作用的重要途径。通过调研,摸清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为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当好参谋助手。

   1、调查摸底建档。各地教育关工委组织发动老教育工作者,进村入户,调查了解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为当地教育部门和学校关爱留守儿童提供了基础资料。四川省各地教育关工委除了将学生本人、家庭、家长、监护人等基本情况登记备案外,还详细记录留守儿童的身体情况、生活状况、兴趣爱好、学习成绩、行为习惯、教师评价等信息,尽可能反映每个留守儿童的教育、成长过程。贵州省黔西南州望谟县教育关工委提出对留守儿童要做到心中有数,了解留守儿童的个性、爱好、行为习惯和在学校表现,了解监护人的基本情况,了解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的情况。

   2、积极建言献策。近年来,各地关工委积极发挥老同志优势,组织老同志对留守儿童问题展开深入调研,撰写研究报告,为党政领导提供了重要决策参考。江苏省从2005年起,全省教育系统各级关工委结合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情况调查,专门针对留守儿童情况开展了调查; 2007年又配合省关工委动员2万余名老教师进村入户参与苏北苏中8市的拉网式调查,形成了《关于苏北苏中留守儿童现状及解决办法的调查报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根据调研报告所提出的建议,启动了留守儿童寄宿条件改善工程,并把改善留守儿童食宿条件作为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要着力抓好的10件实事之一。河南、安徽两省分别于2007、2008年发动全省教育系统关工委开展了农村留守儿童情况的大调研,形成了数十篇有价值的调研报告,引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高度重视。湖南省岳阳市教育关工委的老同志,积极收集关于加强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的文件资料和外地典型经验,结合本地留守儿童现状和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撰写调研报告,分送有关领导和部门,得到了重视和支持,从而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纳入了市委市政府重要日程,由市教育局、市妇联等部门齐抓共管,推动了全市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开展。

   (二)创新形式,搭建平台是关键

   多年来,教育系统各级关工委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中,立足基层,主动配合学校、家庭和社区,搭建适合离退休老同志发挥作用的工作平台,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不断创新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有效形式。

   1、协助校内管理。各地教育关工委组织发动老教育工作者走进寄宿制学校或依托学校建立的留守儿童活动场所传授教育管理经验,或亲自担任管理人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校管理人员和管理经验不足的困难。安徽省组织关工委老同志担任寄宿儿童的辅导员,着重在思想上教导、心理上疏导、生活上引导、学习上辅导,使寄宿学校的留守儿童有了家的感觉。四川省各市、县教育局关工委组织老干部、老教师到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开展以班主任和生活教师为主要对象的管理人员培训,讲授留守儿童生活管理和思想工作方法等经验。

   2、办好家长学校。各地教育关工委在办好教育系统家长学校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许多老教育工作者不仅在家长学校担任组织领导工作,而且亲自给家长讲课传授家庭教育知识,尤其在办学过程中对留守儿童的家长给予了特别的关注。河南省郑州市教育局关工委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创建“关爱留守儿童、流动少年儿童工作”示范家长学校的活动,并制定了具体的评估标准,表彰了一批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做得好的示范家长学校。江西省各地充分发挥省函授家长学校教育资源优势,利用春节等外地务工人员集中返乡时间,对留守儿童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进行培训。安徽省现有家长学校7544所,着重对隔代家长和监护人进行家教培训,今年又在芜湖、合肥、马鞍山试点建立网上家长学校,运用现代科技,对留守儿童家长进行教育培训。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宝力镇18个村,村村都建立了由“五老”管理的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开展代理监护人培训工作。

   3、校外辅导关爱。各地教育关工委配合乡镇社区、村委会组织发动老教育工作者参与校外辅导站的活动或直接举办家庭辅导站,丰富了留守儿童双休日和寒暑假的课余生活。湖北省当阳市在市委的号召引导下,各个乡镇都创建了未成年人活动驿站。驿站的场地或利用现有合并闲置的校舍,或依托镇文化中心户,或发动离退休老同志因地制宜来解决;驿站资金采取学校投入一点,政府支持一点和社会赞助一点的办法;驿站的工作人员以关工委老同志为主,他们不计报酬,无私奉献。重庆市垫江区教育关工委和区关工委配合,在部分乡镇利用村级活动室电教设备、文体活动器材、报刊书籍等资源,试点建立亲情式村级留守儿童服务站。服务站站长由各村支书担任,另配数名退休教师从事管理服务工作。江苏省海门市村村建有校外辅导站,现有校外辅导站527个,聘请校外辅导员3800人,其中老教师2500多人,实现了老教师校外辅导站全覆盖。目前海门的经验在全省得到了推广。陕西省渭南市充分发挥关工委组织作用,动员老教育工作者建立留守儿童辅导站2147个,家庭辅导室3881个。广东省经济欠发达的粤北山区阳山县全面建立了校外辅导员制度,聘请校外辅导员1515人,其中80%是“五老”。

   4、爱心结对帮扶。广大教育系统老同志走村入户,主动开展“大手牵小手、老少交朋友”活动,采取 “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形式,与留守儿童结对子,担当留守儿童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健康成长的监护人。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各级各类学校关工委发动退休老教师与留守儿童结对子,担任临时监护人。他们不仅平日细心照顾,而且周末、节假日把留守儿童带回自己家,与自己的孙子、孙女一起学习、游戏、活动。重庆市发动和组织“五老”担任代理家长,并设立进入门槛标准和退出机制,全市有代理家长9972人,退休教师占70%。南川区关工委明确代理家长职责,要求代理家长做到 “五个一”,即每月陪同留守儿童吃一顿饭、摆一回“龙门阵”、辅导一次作业、打一个亲情电话、参加一次户外运动。

   (三)推广典型,榜样示范是抓手

   发现先进、总结经验、推广典型,是我们全面推进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要方法。各地教育关工委和老教育工作者在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实践中涌现出大量先进典型。湖北省当阳市退休教师郑琦在2000年创办了桐树垭青少年活动中心,丰富周边地区的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的节假日生活,被省政府授予“师德楷模”荣誉称号,中共湖北省委、教育部党组先后作出向郑琦同志学习的决定。如今,郑琦老师像一面旗帜,引导、激励着更多的老同志关爱留守儿童和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安徽省肥东县2005年由留守小学生谭海美同学创建了第一支留守小队,把留守学生组织起来,同龄相帮,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由老同志担任志愿辅导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经推广,目前全县共有各类留守小队1100多支,有10%的志愿辅导员是“五老”,有3万多名留守学生参与小队活动,留守儿童在小队活动中体验到了成长的快乐。

   (四)加强组织,壮大队伍是保证

   教育关工委要做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必须加强组织建设,充分动员广大农村离退休老教育工作者积极参与,依靠他们就近量力开展工作。通过关工委组织把老同志个人优势集合为组织优势,广泛开展学习培训,提高了老同志的理论素养和工作水平。积极搭建拓展工作平台,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强化组织、凝聚队伍,不断提升了关工委队伍的活力。江苏省宜兴市教育局关工委加强县、乡镇、学校三级关工委组织建设,建立了关工委日常工作规范、政治学习和工作研究日制度、“新兵”培训制度、定期关爱老教师等13项制度,向全市离退休教师发放参与关爱工作志愿书,提供11项适合老同志根据自身条件发挥余热的菜单式工作平台供大家自选,从而大大调动了老同志的工作积极性,该市4957名离退休教师就有4724名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参与率达95.3%。

   实践证明,只要方向对头,方法得当,老同志是大有作为的。但是,由于各地党政领导重视程度不同,老同志自身在认识上还存在畏难情绪等原因,各地区域、城乡关工委工作发展还不平衡。与城市相比,农村关工委组织还不够健全,活动还不够经常,影响及效果还不够突出,潜力还有待充分发挥,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

   三、发挥优势,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做出新贡献

   教育系统关工委主动参与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是政府支持、社会关注、学校欢迎、家长需要、儿童受益的大好事,是积极响应中央提出的广泛开展农村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教育系统关工委贯彻落实部党组《关于加强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精神加强农村关工委组织、队伍建设的重要契机。因此,我们要配合中心,发挥优势,有所作为。

   (一)认真领会《意见》精神,明确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思路

   最近,教育部党组专门发文,就加强全国教育系统关工委建设提出六方面的指导性意见,这是全国教育系统关工委期盼已久的一件大喜事、大好事。《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关工委的工作方针是“围绕中心、配合补充,因地制宜、量力而为,立足基层、注重实效。”这也是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必须坚持的工作方针。关工委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要紧紧围绕农村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心工作,配合教育部门和学校在教育服务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方面的整体部署,根据关工委队伍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到留守儿童最需要的地方去,紧密配合教育主干线,促进相关教育政策的落实,关爱工作要重点放在义务教育阶段,量力而为开展工作,发挥作用。

   教育系统关工委要有主动意识,积极参与、配合补充,督促推进,及时了解有关部门特别是教育部门和学校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整体部署和活动安排,通过联办或协办等形式能动地参与到关爱活动中来,在各种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中找准定位,选准切入点,有为能为,把可为之事做深、做细、做实、做活,使老同志在配合中展现风采,在补充中发挥作用,在参与中扩大影响。

   教育系统关工委要正确认识关工委组织及队伍的优势和特点,从工作的实际出发,从老同志的自身条件出发,正确定位我们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中的作用,那就是立足基层,配合补充,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为开展工作。不讲主次讲爱心,不争功劳争奉献,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扎实工作,讲求实效,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工作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二)结合实际借鉴经验,创新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方法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在实践中已经有了一些好的经验、做法,我们要认真学习借鉴。全国各地留守儿童情况复杂,各有特点,学习中一定要结合当地实际,从实际出发,不断研究、探索、创新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方式方法。要坚持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结合。一是关爱工作要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按照学校的总体部署并结合留守儿童的实际需要,融入到学校工作中,积极配合补充,做好关爱工作;二是关爱工作要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办好特殊家长学校,要在普及家教常识的基础上,重点思考如何提高家长的责任意识,调动家长在亲子关系中的主动性、创造性,自觉承担起家庭教育的责任。三是关爱工作要与社区教育相结合,在农村留守儿童校外活动阵地中发挥老同志作用。在教育方法上要遵循教育规律,充分考虑留守儿童的特殊性,以亲情关爱和贴心服务为主,以赏识教育和励志教育为重,多一些鼓励引导,少一些责备埋怨。

   (三)发挥优势积极呼吁,营造全社会关爱的良好社会氛围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是个系统工程,必须发动全社会的力量来开展关爱工作,教育系统关工委要立足自身特点,充分发挥教育系统“五老”队伍优势,为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首先要加强宣传,推动政府统筹社会资源,呼吁全社会关注农村留守儿童。要宣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国儿童发展纲要》、《儿童权利公约》等文件、法规、公约和儿童优先的理念,切实动员社会力量维护农村留守儿童权益,保护其生存、发展和参与的权利;宣传政府和社会各界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经验;宣传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及其监护人的法律职责,传播模范家长的事迹。

   其次要深入调研。深入基层对农村留守儿童工作进行动态性的滚动调研,发现问题,掌握动态,是我们向政府和教育部门献计献策的重要依据,是积极呼吁社会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大力宣传关爱留守儿童典型的有效形式。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中,要突破单一的对留守儿童现状摸底的调研,要充分利用教育系统老同志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厚的教育经验,深化调研专题,拓展调研内容,在关工委工作的长效机制方面加强研究。对调研成果要注重宣传和应用,通过多种渠道在积极呼吁政府增加投入、加大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力度、形成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机制等,努力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同时,要加大社会的关爱力度,发挥“五老”的威望优势,积极呼吁全社会行动起来,齐心协力,加入到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中来。特别是向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呼吁,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关爱农村留守儿童长效机制,确保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得到领导重视、受到社会关注、学校家庭关爱到位、关工委参与得力得法有效,让留守儿童最大程度的享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深厚关爱。

   (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壮大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队伍

   18年来,特别是在中央8号和16号文件颁布后,教育系统各级关工委组织得到了迅速发展,农村基层组织不断完善,队伍不断壮大。但是由于农村老同志居住相对分散,组织化程度不高,而任务又相对繁重,因此,要从农村的实际出发,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队伍建设,采取多种创新形式,组织动员更多的教育系统老同志参与到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来。

   一要进一步健全关工委基层组织。今年部党组下发的《意见》对加强关工委的组织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加大宣传力度,以此为契机,切实加强自身建设。要主动向本单位党组织汇报关工委组织建设和“五老”队伍建设的情况,争取党政领导支持,从组织上、机制上为老同志发挥作用搭建平台。要从关心老同志的生活和健康入手,做好耐心细致的宣传动员工作,鼓励大家志愿加入到关工委关爱农村留守儿童队伍中来。对已经参与活动的老同志,要加强组织、服务,整合力量,形成合力,协同作战,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要加强学习培训。壮大农村关工委工作队伍,既要数量上增加,更要质量上的提高。要推动学习型关工委组织的建设,加强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关工委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要学习新知识,树立新理念,了解新情况,掌握新方法,宣传新典型,推广新经验;要让大家对工作有热情,对困难有准备,对问题有办法。

   三要积极开展活动。关工委组织的活力和影响力都体现在活动之中。动员组织农村的老同志要动起来,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以“不以善小而不为”的态度和“一滴水也要折射阳光”的精神,或进校走村入户,或从身边小事做起,量其所能,发挥作用,让更多的留守儿童感受到父母般的关爱,家庭般的温暖,打造一支为政府分忧、为学校减负、为百姓解难的老年志愿者队伍。

   同志们,这次会议既是一次教育系统关工委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经验交流、总结大会,更是一次全面贯彻部党组《意见》精神,加强农村教育系统关工委建设的宣传、动员大会。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教育系统关工委建设和积极参与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重大意义,发挥教育关工委优势,倾情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努力开创农村教育系统关工委工作新局面!


课程管理
友情链接:
我们的信息:
联系我们 法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