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管理
2024-04-20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五老风采

年轻人的“老朋友——记华南理工大学离休干部、关工委委员郑璟同志

发布时间:2017-09-13 来源: 本站 字号: t | T
下载至word文档

年轻人的“老朋友”

——记华南理工大学离休干部、关工委委员郑璟同志

 

刘晔珍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化学家法拉第曾说:“要像蜡烛为人照明那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忠诚而踏实地为人类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新中国的建设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路途中,正是有了千千万万愿意化身蜡烛的中华儿女,所以取得了不凡的成绩。华南理工大学关工委的郑璟老师,正是其中的一员,为了不平凡的事业默默地奉献多年。

郑璟老师是华南理工大学的一名离休干部。他本是云南人,出生在一个有着高度爱国热情的家庭。尽管年少时的他很顽皮,小学期间曾经逃学。却在父亲的教导下幡然醒悟。初中时代,他亲身经历了1945年12月发生在昆明“一二一”反内战爱国运动。上高二年级时秘密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同志会,后转为正式团员。解放初期,在广东农村参加土地改革运动,在土改结束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土改胜利后服从组织的安排,调来华南工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前身)工作。在职时,他一直从事党务工作,开头十年(19531962),在党委组织科做组织干事、副科长、科长。后来曾任华南工学院轻化系、化机系的党总支书记。1992年离休后,他又投入到学校关工委工作中。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年轻一代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是否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各项建设事业是否能顺利进行。自己作为一名老党员,有责任有义务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做出自己的努力。我们党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中都涌现出大批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来接班。”为此,郑老师在关工委平凡的工作中,默默奋斗了20余载。

生活在特殊的家庭环境,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年代,更感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所以,他更愿意花时间、精力,甚至是金钱,去帮助年轻人健康成长。与社会上有的人把年轻一代视为“垮掉的一代,迷惘的一代”不同,郑璟老师对年轻一代充满信心,他有足够的耐心去帮助需要帮助的年轻人。郑老师常说,为人民服务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对自己来说,为人们服务就是要在自己工作的关工委为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郑老师是一个认真的人,也是一个细心的人,他能根据年轻人不同心理特点,不同的年龄段,而采取不同的帮助方式和教育方法。郑老师从1999年开始自觉自愿担任起华工附小、华工附中的课外辅导员。平日里他主动关心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为了了解孩子们的思想动态,他主动阅读了大量学生的作文。台灯下,他一一仔细阅读,做笔记,写下自己的心得感谢或评语。遇上思想困惑或者学习生活困难的孩子,他会主动找他们谈心,解决生活和学习的困难。在特殊的节假日,郑老师还会对孩子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小学的升旗仪式,他都会积极参与。为了推动学雷锋活动,他和关工委其它同志一道,在华工图书馆举办了一个小型的雷锋图片展,组织大、中、小学生到场学习,并志愿担任讲解员。

 

 


图一:郑璟老师给少先队员讲话。(图片由郑璟老师提供)

 

培养合格的接班人不仅要从小抓起,更要持久教育。郑老师认为读大学期间,是一个人成长的很关键的阶段。经过大学教育阶段,他(她)的人生观、价值观基本定型了,所以这一阶段的教育,是很重要的。他认为,党的事业要发展好,就要打好接班人后备队伍建设的基础,培养一批又一批合格忠诚的党员。大学生作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更应该主动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而大学生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正是党员培养教育的重要环节。他意识到学院和职能部门与关工委担任着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工作内容。多年来,他致力于开创一些新颖的方式对青少年进行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他深知大学课堂满堂灌的教育方法让大学生反感,收效也不明显,所以把课堂搬到了一些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他将此命名为“一堂特殊的党课”。所以每年清明节来临,郑老师都会特别的忙碌。他总会和关工委的同事一起,义务带领华工各个院系的学生到广州的各个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并在现场对其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白天,他要去学校的各个相关部门联系扫墓活动的具体事宜和人员安排,要跟自己的队友规划整个扫墓活动,布置场地,晚上要认真准备第二天的讲稿。有时候为了写好一篇讲稿,熬夜到两三点才睡。第二天又早起,准时参加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他认真地投入演讲,一连讲上一两个钟头却顾不上喝水。他站在队伍的前面认真地讲着,却不忘体贴地告诉学生站累了可以坐下,而自己却一直坚持站着讲下去。有时讲到动情处,他亦或义愤填膺,为中国的屈辱历史痛心疾首,亦或为祖国的建设奉献生命的先烈难过得留下眼泪。

 

 

 

 

 

 

图二:2003年郑璟老师带领工控学院研究生党支部到黄花岗扫墓,并发表演讲。(图片由郑璟老师提供)

 

正是这样至真至纯、可亲可敬的郑老师,让许多学生都愿意和他交朋友。其中,一个偶然机会让预备党员唐杰和郑老师交上了朋友。郑老师不仅就入党转正问题多次同她谈话,两人还就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教育多次平等、诚恳地交流谈论,互相学习。郑老师会认真阅读唐杰写的心得体会,并将自己欣赏的部分划出来,一是鼓励唐杰继续进步,二是用于勉励自己。在春节期间,郑老师还寄信叮嘱回乡的她宣传新风尚;注意当地的群众干部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认识和态度;做一次有意义的社会调查。信中还附寄一本胡锦涛同志的讲话单行本和自己学习中记下的51个思考题供她参考。待唐杰入党转正并保送华工本校研究生后,郑老师一如既往地鼓励她时刻不要忘记自身的党员身份,无论自身担任多少职务,首先要记住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党员,做任何事情都要按照党员的要求开展。唐杰工作后,郑老师还会将自己在报纸上看到的有意义的内容剪下来,写上自己的读后感通过信件与唐杰交流,并亲切关怀唐杰的工作与生活,引导她朝着更好的未来前进。

 

 

 

图三:郑璟老师与唐杰的书信来往。(图片由刘晔珍摄于2014年6月21日)

 

郑老师不仅热心帮助学生,还经常反思自己。郑老师于1953年4月23日入党,至今已有60年的党龄。4月23日在郑老师看来,是一生中一个特别的日子,每年的这一天,郑老师都要写上一则入党若干年的感想,特别是遇上逢十的周年,还会对自己过去十年来一个大总结。时刻不忘提醒自己要保持党的先进性,按照党员的要求做人做事,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每次活动过后,郑老师会找参加的学生掏心窝子地谈心,认真解答学生们的问题,会认真批改学生们的心得体会,并写好评语。为了使每次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效果更好,每次活动回来都会认真总结自己做得好和不足的地方。他经常真诚而谦虚地认为,自己是没有资格给学生上党课的,因为自己的学识比较浅薄,觉得自己在关工委的工作中碰到最大的困难是自己学识的不足,为此,他要“活到老、学到老”。他会为了解答一个大学生关于怎么理解共产主义必然实现的问题,一方面自己认真查找资料,另一方面又主动向有相关知识背景的同事、教授请教。为了跟上时代的脚步,他会每天读书看报,把符合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内容剪裁下来,复印多份,送给同事和学生阅读;为了充实自己,提升工作质量,他大量阅读有关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图书;多方向人请教学用电脑;学习演说,学习唱歌,学习朗诵,学习语文和写作。

总之,事无巨细,一一亲力亲为。工作虽繁琐,但郑老师毫无怨言,更没有想过推诿。他认为,这是党和国家给自己创造机会奉献社会,自己有责任有义务响应党的号召,做好关心下一代的工作。对于这些年获得的各种荣誉,郑老师总是坦率的回答,这是关工委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所以他曾多次写信给学校有关领导,表示不能接受本不属于个人的荣誉和褒奖,他曾被评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分子”感到不安,认为自身所参与活动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是学校职能部门以及关工委老同志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因此不敢贪集体之功劳为自身之功劳,因而婉拒出席领奖或者退还已颁发的奖项。他习惯把自己的各种荣誉证书都悄悄地收起来,束之高阁,从不拿出来显摆。他觉得自己在关工委获得最大的收获是让生活充实而快乐。他认为孩子们能把他当做心目中可亲可敬的“老朋友”,就是对他最大的认可。每每谈及与学生的交往,郑老师脸上满是自豪与骄傲。他坚持以一种平等的、朋友的心态与学生交流。这使他与学生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特别是担任华工附小校外辅导员的时候,附小的小朋友们都亲切的叫他为郑爷爷。小朋友们甚至把不愿意告诉父母的“小秘密”拿来与郑老师分享,这是郑老师最引以为自豪的事情。郑老师觉得自己和这帮早上七八点钟的太阳打交道,让自己深受感染,也享受到了生活的快乐,也使自己的心态很乐观向上,这正是自己保持身心健康的秘诀。

 

 



图四:郑璟老师写信给学校党委婉拒不属于自身的荣誉与褒奖。(图片由刘晔珍摄于2014年6月21日

 

工作中的郑老师是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生活中的他却性情随和,为人谦恭。他常常说感谢党和国家的关心,为自己创造了幸福的生活,提供了很多生活的福利,自己能回报国家的就是尽力为培养合格的接班人贡献自己的力量,再一个就是尽量少给国家增添麻烦。他按照“无论党要求我们参加什么工作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要超负荷”的原则办事。但郑老师实在很爱关工委的工作,尤其是自己的工作对象又是一些很可爱的年轻人,特别像小学生,是很可爱的孩子,有时候会情不自禁超负荷做一点,晚上熬熬夜、加点班。为此他要求自己积极锻炼身体不给家人和国家添麻烦。这一点也难不倒他,他原本就是运动健将,从青年时代起就喜欢体育锻炼。离休后还应邀出任华南理工大学老年体育协会的主席。至今已经84岁的他虽然清瘦,但是精神矍铄,声音还很洪亮。据他自己所讲,保持身心健康的秘诀除了与年轻人密切联系,保持心态乐观以外,还有自己一套独特的养生法。他要求自己平时不吃煎炸食物,每天早晨起来首先要给自己按摩全身,待所有经脉打通后才下床。生活中的他还喜欢快走和骑自行车。现今还能骑着自行车爬上一些比较缓的坡。上楼的时候也不爱坐电梯,习惯大步爬楼。据他自己计时,他至今还能以两分半钟爬上十层楼。这样充沛的精力和坚韧的毅力不仅使他的同龄人,乃至许多年轻人都感到惊讶和佩服。

 

 

 

 


图五:郑璟老师与关工委实习生刘晔珍、陈静雯、赵建楠分享自己的故事。(图片由赵建楠摄于20145月16日)

 

谈及眼下的时髦话题——中国梦,郑老师表示,自己的中国梦就是愿意做一个终身的党务工作志愿者,愿意按党的要求,全心全意的投入党的建设事业,同时全心全意的为群众服务,不要损害群众利益,要为群众谋幸福,一直坚持到自己心脏不再跳动的那一刻。他认为共产党员,不管自己社会身份是什么,不管教授也好,医生也好,国家高级干部也好,或者清洁工也好,不管自己的社会身份是什么。一旦入了党,自己的第一身份就是党员,就必须严格按照党章严格要求和规范自己的一切。正是这种最高要求,使郑老师一直都以真正的党员身份督促自己不断向前,不断努力,不断奉献。

莎士比亚曾说过仅仅一个人独善其身,那实在是一种浪费。上天生上我们,是要把我们当作火炬,不是照亮自己,而是普照世界;因为我们的德行尚不能推及他人,那就等于没有一样”正如郑老师这样的奉献者,在他默默付出的时候,将自己的德行推己及人,而这过程中也使他收获了自豪和满足。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正是有了这群可亲可爱的年轻人让自己“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埋在地下的树根使树枝产生果实,却并不要求什么报酬。正是有了像郑老师这样愿意做树根的党员同志、优秀的中华儿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日可待。

(作者系华南理工大学关工委学生记者  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


课程管理
友情链接:
我们的信息:
联系我们 法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