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职业教育课程教学信息化的核心问题
2016-08-25 17:25
[摘 要] 教育信息化的关键环节是课程教学信息化。在课程教学信息化的推进中,教师队伍的计算机使用能力、积极性,学校信息教学设备的整体建设,网络资源的适应性、组装性,都对课程教学信息化起作用,只有深入厘清这些问题的脉络,才能找到解决对策。

教 育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在教学工作中的应用,而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是完成课程教学。课程教学的信息化、教育管理信息化与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是教育信息化三个不同的 管道,教育信息化的实现主要体现在课程教学的信息化步伐上,特别是不能将学校管理的信息化来取代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在职业教育中(包括中等职业教育和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多样性和职业的岗位特性,都使课程教学信息化步履蹒跚,课程教学依靠信息化推动现代教育目的的实现,依靠信息化技术推动课程教学的 改革,是目前教育信息化的主要问题,尤其在职业教育中发展缓慢。而课程教学是学校实现培养目标的主渠道,也是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有效渠道,只有客观分析面 临的问题,才能发现和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一、教师队伍是推动课程教学信息化的原动力,教师队伍信息化水平不高,严重制约课程教学信息化的发展。
教 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教育质量的高低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成败,从根本上讲,都取决于教师队伍的素质。无论如何改革 教学方法,无论教育政策如何要求加快教育信息化的步伐,教师的运用信息技术服务于课程教学的能力,是教育信息化的最直接最原始的动力,那么,教师在推动课 程教学信息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呢?
(一)职业学校教师掌握和使用信息技术的水平普遍偏低。
学校教师在使用计算机能力方面,能熟 练使用的主要软件是Word、WPS和IE的操作,更深层次的应用能力不高,特别是对数据库、网页制作、图象处理等软件使用能力更欠一筹。原因是多方面: 一是中年教师原来没有深入学习过计算机,现在懂得一点,也是靠自己东问西问学来的。而中年教师在职业院校的比例相当大。二是教师计算机知识培训不全面,不 系统,效果不好。有些培训班,一个月学三四个软件,多而不精,使参加培训的教师不能熟练学好一个软件,真正要深入应用时,又不会了。但总的素质结构来看, 使用信息技术设备的能力是可以大幅度提高的,关键在于这个学校有没有这样的氛围。只有解决了教师自身使用计算机的能力,才能谈推动课程教学的信息化,推动 教育信息化。
(二)教师对课程教学信息化主动性不高。
职业学校教师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不高,首先职业学校都以课时津贴作为工 资外收入的主要来源,加上职业院校教师一直是数量不足的(除少数招生严重不足的学校之外),教师花主要精力和时间来备课和上课,没有时间来使用计算机。有 些老师还使用计算机制作一些演示文稿用于上课,或用计算机将教案打出来,能认真做好这件两件事的教师,对教育信息化的作用已是不小了。其次,开展课程教学 信息化研究,投入十分大,收入却十分小,讲授2个课时,如果相应做一个简单的演示文稿和打出教案,少则要2个课时,多则更多,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从收 入上是没有变化的,所以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办法提高。不但是在我国,一些研究资料表明在一些发达国家都有这个问题,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主动性成为教 育信息化的重要阻力之一。有些教师为了职称的晋升,还或多或少做些课件。要在职业学校加快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制定配套措施,广泛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 就难以推进课程教学信息化的进程。
(三)现有信息化教学资源不配套。
对于职业学校来说,恐怕永远做不到教学资源的配套,比如一门公共 课程,就算大家选择的教材一样,提供的多媒体课件是也现成的。但各个学校课时总量不一,或者前后学期课时总量不相同,教师要保证教学计划、授课计划、教学 方法的一致,总要不断调整上课内容。因此,现有的多媒体课件应用起来也十分不方便。因为,这些课件不是能够适应教师教学课时变化而能自我选择的,而大多是 一个系统性的打包的课件,使得有些教师不愿意使用多媒体课件。在教学实践中确实使用起来感到很别扭,这样势必影响课程教学信息化的发展。
二、信息化教学设备没有立体概念,使教、学、练的环节脱节,影响教师和学生对课程教学信息化的兴趣。
随 着计算机在学校的普遍应用,在推进教学信息化中,基础设施建设分两大快模式,一是多媒体教室的建设,一是计算机机房的建设。由于两者是相互独立的,在课程 教学信息化中,对计算机类的课程,一般都是本次课老师在多媒体教室讲授或演示软件操作,下次课学生在去机房练习老师所讲授的内容。对非计算机类课程,用投 影仪代替写黑板,在视觉上,相比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确实带来新的感受。但投影仪的使用,教师不能随意修改、补充,不能随课堂气氛调整板书内容,一边讲课, 一边又要操作计算机,与学生的交流又受到影响,所以,有些老师说还不如在教室粉笔加黑板有生气有活力。毕竟教学效果是人与人沟通的结果,通过人与人的对 话,信息交流,收到接受和理解知识的教学效果,不是简单的程序性操作。
要使课程教学信息化体现出传统的教室、教师、学生之间的情感融合,就必须 建设多功能的教、学、练一体化教室。这种投入,不要说在发展中国家,就在发达国家也很难做到,就算能建成十个八个多功能信息一体化教室,而一个学校面对 三、四千人的学生数量,无论如何它也应付不了的。美国总统克林顿1992年上任后,他说:为了将信息时代的威力带进我们的全部学校,要求到2000年使每 间教室和图书馆连通国际互连网,确保每一儿童能够用上现代多媒体计算机,给所有教师以培训,要求他们能够像使用黑板那样自如地使用计算机,并且增加高质量 教育内容的享用。
美国专门机构,从1999年到2001年连续3年的调查中发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结合”被列为高等教育信息化面临的最大难 题。信息技术与教学的结合涉及到教学模式的改变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大量研究表明,“使用信息技术和不使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效果无明显差异”,但是这个 结论是基于考试成绩得出的,已受到学者的质疑,得到大家认可的新的评价标准尚未出现。可以看出推动教育信息化的难度和存在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只有以课程教 学信息化为突破口,才能有效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全面发展,并在教学中收到实效。
信息技术结合教学,单联入国际互联网是远远不够的。当学生把 网络新闻、网络游戏、网络聊天作为上网的主要内容时,网络对学生的帮助确实没有显示出来,而一些“网迷”现象却让教师和家长“谈网色变”。所以信息技术与 课程教学的结合是用信息技术推动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而基础设施的建设,既要节俭,又要满是教、学、练功能的整合,才能使教师有兴趣用它,学生用它之后能 提高学习兴趣,增强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三、网络资源对课程教学信息化的可用性和组装性不强,影响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有的作用。
一些中小学全国统一使用的教材,或一些经典式的学科教材,开发高水平应用性适应性强的网络课程资源还有实现的空间。而对于一些教学计划经常变更,教学内容经常更新的职业教育来说,可用性强的网络资源就十分匮乏。
1、 以自己学校为单位开发的课件资源,大多水平不高,交互性功能差,许多课件将手写板书变成机器投影,配上一些动画来增加视觉动感,配上一些色彩来刺激视觉, 配上一点声乐来添加听觉效果,不能成为真正使教师、教学内容、学生三者融会的教学媒体。许多老师说,使用课件上课还不如黑板加粉笔有效果。可以试想,用已 经设置好的投影顺序来讲解数学公式的推演,用模拟的投影演示来展示立体几何空间位置的变化,哪里有黑板推导和实物教具演示好呢?实际上,也给我们启示,课 程教学信息化不是千篇一律的,课程的特点不同,使用信息技术的程度也不同,过多反为画蛇添足。
2、网络资源的不可组装性,使部分有价值的资源得 不到广泛使用。教学是因材施教,因时因地而变化的,不可能用一个统一的模式放到哪里都有效的,都灵验的,在甲班试验成功的教法在乙班可能失败,这样的事例 在教学上是常见的,也是教学规律的基本表现。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师个体、学生个体、教学环境、教学情景等诸多因素,而这些因素有一个发挥不好就产生很大的教 学差距。网络教学资源也是这样,目前,绝大部分网络教学资源都有顾此失彼的通病,软件技术水平提高了而体现的教学思想和教法又不如人意。教学方法优化了但 软件水平却又令人不满意。也就是软件产业与教师的结合不紧密,真正贯串优秀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的教学软件,在网络资源上并不多。有时有这方面的产品,但由 于资源的适应性和组装性能差,甚至不能组装,又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对推动课程教学信息化无疑是最大的阻力。就象网络上提供的一些教案,在他的基础上 修改,还不如重新录入和编写,因为自己的教学思想与别人的教学过程相差甚远,修改起来更加费力,除非完全按照别人的教学过程使用,按照别人的教学思路行 动。
3、作为职业教育,真正需要的是仿真职业环境下,开展职业虚拟训练,制造逼真的职业情景。这类软件开发成本高,要将教学方法溶入其中,学校 本身很难有这样的技术支持和财力支持,而软件公司因没有足够的客户保障,也不会轻易投入,使得职业教育的课程信息化推进很慢。现在开展的一些精品课程建 设,都是以一个学校为主进行开发,技术力量明显不足,开发出来的产品有优点但没有优势。职业教育的行业特性比较强,教育要与行业结合,而行业对与教育的结 合在我国整体上没有多少积极性。精品课程,在推广到实际教学实践中去使用又是一个薄弱环节。许多精品课程完成后并没有带来应有的社会效果,一个是使用费的 问题,一个是精品课程的质量上的问题,因为精品的标准是相对的,真正的精品课程其要求相当高,师生的交互性,教学方法的优化,教学过程的可调控性,教学内 容的可组装性等,都对精品课程的推广应用起不同方面的限制。特别是职业教育,课件的可组装性是决定资源能否推广使用的关键技术指标。因为职业教育的差异性 太大,没有很强适应能力的课件,根本就推广不了。许多学校都有花几万元买回一个教学软件,却无人问津地闲置的经历,主要是它的不可组装性。
找到了问题,就会有解决问题的方向,职业教育中的课程教学信息化存在问题主要是教师方面、信息设备的建设模式方面和网络资源的适应性、组装性方面的三大问题。要推进教育信息化,就必须以课程教学信息化为主要工作点,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取得教育信息化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