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职业教育发展抓好八项工作

2016-08-25 17:18
 


26
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及有关部委负责同志介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鲁昕说,新形势下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李克强总理重要讲话和刘延东副总理、马凯副总理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决定》《规划》提出的各项重点任务,把中央发展职业教育的决策部署落实到改革发展的各方面、各领域、各环节。

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就显著

近年来,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2013年,全国共有职业院校1.36万所,年招生1016.7万人,在校生2933.8万人。其中,中等职业学校1.2万所,年招生698.3万人,在校生1960.2万人,分别占高中阶段教育的45.9%、44.5%;高等职业院校1321所,年招生318.4万人,在校生973.6万人,分别占高等教育的45.5%、39.5%。另有非学历教育注册学生5593万人。“十一五”以来,职业院校累计为国家输送了近8000万名毕业生,约占新增就业人口的60%,成为我国中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来源。以加工制造、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民航、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旅游服务、信息服务等行业为例,近年来一线新增从业人员,职业院校毕业生占七成以上。总的来看,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持续向好并保持较高水平。

职业教育的中国特色发展道路

一是基本完成顶层设计。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标志着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已经完成。

二是深度构建产教融合机制。教育部会同有关行业组建了基本覆盖国民经济各门类的59个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行业召开工作会议、制定专项政策,形成了教育与产业界共同发展职业教育的组织机制。推进集团化办学,已建职教集团约700个,覆盖所在行业90%以上的学校,完善了院校治理结构和政府决策机制。

三是整体推进职教体系建设。编制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行动计划,统筹设计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教材体系等,着力解决脱节、重复、交叉问题,推动中职和高职科学定位、有机衔接、协调发展,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系统研究国内外经验,有计划地引导有条件、有意愿的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稳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拓宽高职院校招生渠道,为学校招生和学生学习提供多样化选择。

四是建立健全制度标准。推动《职业教育法》修订和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制定工作,制定学徒制指导意见、集团化办学指导意见、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等。免除中职农村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19个省区市全部免除中职学费。推动20个省区市制定了职业院校生均拨款标准。

五是全面提高培养质量。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保障学生技术技能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加强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注重全面育人。修订中职和高职专业目录,颁布410个高职专业教学标准和首批95个中职专业教学标准,开发100个对接国际水平的专业标准。这些标准都是针对现代产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每年发布职业院校年度质量报告。此外,还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推动,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

六是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十二五”以来,中央财政每年投入约150亿元,实施示范性职业院校、实训基地、中职基础能力等重大项目,打造具有较高水平的骨干学校、重点专业和“双师型”教师。职业院校办学面貌为之一新,办学能力大幅提升。

下一步着力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是抓紧制订出台配套政策,按照已经明确的方向、思路和原则,转化为具体的措施,并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重点抓好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继续教育的沟通,学生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支持部分有意愿、有条件的本科高校转型等关系学生成长成才成功、就业创业创新等系统性制度建设。

二是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打通职业教育学生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把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落实到多样化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过程、课程教材创新过程、实习实训过程、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培养过程,搭建人人皆可成才的“立交桥”,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三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职业教育对社会、对广大青年的吸引力。重点放在整合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在保障学生技术技能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加强文化基础教育。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创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改革完善社会用人政策。建立完善政府职业教育政策信息平台,保证现代职业教育的国家创新政策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

四是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与社会的关系,用改革的办法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形成多元化的职业教育发展格局。正确履行政府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加强市场活动监管,加强各类公共服务提供的职责。

五是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国家制度体系建设,重点放在总结提炼地方经验,协调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出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国家法规条例。加强行业指导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已形成的59个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等各方面作用。用政策激发企业兴办和支持职业教育的内生动力,与教育部门密切合作,共同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六是加强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继续推动建立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社区等共同参与的治理结构,加强党团组织建设,健全和完善董事会、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形式。推动职业院校依法制订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学校章程,依托企业、贴近需求,突出实战和应用,增强职业院校办学活力。

七是落实总书记关于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的批示要求,督促各级党委和政府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重点放在统一思想认识、创新发展理念,增加投入总量、创新投入模式,加强政府统筹、完善政策措施,实施绩效考核、强化监督检查。

八是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落实总书记提出的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的批示要求,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与新闻媒体的密切合作机制,宣传职业教育有利于广大青年成长成才成功的各项国家政策措施,动员媒体特别是新媒体大力宣传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的典型经验。通过开展职业教育活动周等形式,倡导尊重职业人才的价值观,营造“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行行出状元”的浓厚氛围。

(图片来源于中国政府网)